- 曾荣;李思达;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戏剧团体进行抗战宣传和民众运动工作。延安戏剧运动的开展以及抗战文艺大众化趋向的形成,引发文艺界人士关于“形式”与“内容”问题的热议,推动了大众文艺理论的生成。随着延安戏剧运动向广大农村发展,抗战救亡宣传逐渐向基层民众延伸,“抗战文艺”与“大众文艺”呈现融合发展的态势,延安文艺界掀起关于“传承”与“发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丰富了大众文艺的理论内涵。战略相持阶段,“大戏热”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延安文艺界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倾向,由此引发各界关于“普及”与“提高”问题的热议。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以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根本宗旨的贯彻落实,不仅为延安戏剧运动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促进了延安大众文艺理论体系的形成。
2025年02期 v.4;No.14 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大军;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山东全境。沦陷后的山东除遭受到日伪政治、军事、经济的控制、进攻和压榨外,还有欺骗、利诱和奴化的文化宣传和渗透。面对如此危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根据地以马恩列斯毛等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革命文艺论为理论基石和方向指南,为塑建山东根据地抗日文艺观注入阶级性、战斗性;强化基层文艺组织党性、人民性的本色以及指明山东根据地文艺创作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定位的作用。
2025年02期 v.4;No.14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国忠;王其良;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抗日根据地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行之有力的宣传动员体系,为党领导山西民众乃至全国民众开展抗日斗争提供了宝贵的方法与经验。从宣传动员体系的要素分析而言,党坚持以团结革命力量与鼓舞抗战士气作为党在山西抗日根据地宣传动员的具体目标,以成立多类型抗日宣传动员组织作为开展山西抗日根据地宣传动员工作的具体抓手,以借助多元化信息媒介宣传资源作为宣传动员的具体方式,以推动构建“平战结合”的全方位抗日宣传动员格局作为党在山西抗日根据地宣传动员的具体任务。考察党在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工作,对于明晰宣传动员体系的要素保障与运行机制、加强党对宣传动员工作的领导组织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意义。
2025年02期 v.4;No.14 5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波;
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文艺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服务于革命战争,主要负责政治宣传教育、提高战斗力、战地勤务等。故而,面向工农兵,实现途径是“下乡”“入伍”,而且具有战斗化、大众化、民族化的特点,其开展方式多种多样,如文艺轻骑队、联合会演、文艺评奖、文艺座谈会、集训等。本文着眼于这一时期八路军的战时文艺工作,论述其目的宗旨、对象内容、存在特点、开展形式,以探讨在烽火不息的战争年代革命文艺的价值意义和逻辑机制。
2025年02期 v.4;No.14 64-7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斌;罗春梅;
全面抗战时期,政党派系、社会团体、有识之士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救护伤兵歌曲。这些歌曲通俗易懂、脍炙人口,充满了对伤兵的关爱与敬仰,展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情和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医治战士的心灵创伤,激励伤兵重返战场继续作战,不仅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支撑,更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2025年02期 v.4;No.14 7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