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渊源、鲜明特征和现实价值

    刘亮;

    分析历史渊源、探寻鲜明特征、挖掘现实价值是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个关键维度。从历史渊源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文化建设理论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萌芽和产生奠定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文化建设理论为其形成与发展提供沃土和根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文化建设理论为其丰富和完善赋予素材和资源。从个性特征探析,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结合“时”与“势”、坚持“根”与“魂”、力争“源”与“流”、实现“体”与“用”的鲜明特征。这一科学的理论成果让其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给当前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武器,并为实现新的文化使命贡献重要方向指南。

    2025年02期 v.4;No.14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伦理向度

    史文娟;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系统化的思想结晶,蕴含丰富的价值关怀与伦理意蕴。习近平文化思想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又展现了中国的国际担当;既彰显对中国实际的追问,又涵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中华民族主体性生长的价值认同,从思想领域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厘清以人民性、党性和实践性为主要价值导向的基础上,从实际行动的角度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应然表现。根据“两个结合”的内涵与要求,论述我国文化建设的未来走向,促进我国社会、世界文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v.4;No.14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强军文化建设

    柴舜;孙晓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和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体系构建。本文首先从推动中华文化创造力、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和加强中华文化传播力三个维度剖析习近平文化思想重大意义及历史贡献,并论证其对强军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最后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弘扬人民军队精神谱系、增进军事文化国际交流和打造军事文化舆论阵地四个方面,提出繁荣发展强军文化的措施。

    2025年02期 v.4;No.14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栏

  •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化抗战视域下延安戏剧运动的历史考察

    曾荣;李思达;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戏剧团体进行抗战宣传和民众运动工作。延安戏剧运动的开展以及抗战文艺大众化趋向的形成,引发文艺界人士关于“形式”与“内容”问题的热议,推动了大众文艺理论的生成。随着延安戏剧运动向广大农村发展,抗战救亡宣传逐渐向基层民众延伸,“抗战文艺”与“大众文艺”呈现融合发展的态势,延安文艺界掀起关于“传承”与“发扬”问题的讨论,进一步丰富了大众文艺的理论内涵。战略相持阶段,“大戏热”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延安文艺界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倾向,由此引发各界关于“普及”与“提高”问题的热议。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以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根本宗旨的贯彻落实,不仅为延安戏剧运动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促进了延安大众文艺理论体系的形成。

    2025年02期 v.4;No.14 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革命文艺论与山东根据地抗日文艺观的塑建

    赵大军;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山东全境。沦陷后的山东除遭受到日伪政治、军事、经济的控制、进攻和压榨外,还有欺骗、利诱和奴化的文化宣传和渗透。面对如此危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根据地以马恩列斯毛等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革命文艺论为理论基石和方向指南,为塑建山东根据地抗日文艺观注入阶级性、战斗性;强化基层文艺组织党性、人民性的本色以及指明山东根据地文艺创作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定位的作用。

    2025年02期 v.4;No.14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救亡与革命: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动员研究

    陈国忠;王其良;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抗日根据地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行之有力的宣传动员体系,为党领导山西民众乃至全国民众开展抗日斗争提供了宝贵的方法与经验。从宣传动员体系的要素分析而言,党坚持以团结革命力量与鼓舞抗战士气作为党在山西抗日根据地宣传动员的具体目标,以成立多类型抗日宣传动员组织作为开展山西抗日根据地宣传动员工作的具体抓手,以借助多元化信息媒介宣传资源作为宣传动员的具体方式,以推动构建“平战结合”的全方位抗日宣传动员格局作为党在山西抗日根据地宣传动员的具体任务。考察党在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工作,对于明晰宣传动员体系的要素保障与运行机制、加强党对宣传动员工作的领导组织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意义。

    2025年02期 v.4;No.14 5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文艺工作

    王波;

    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的文艺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服务于革命战争,主要负责政治宣传教育、提高战斗力、战地勤务等。故而,面向工农兵,实现途径是“下乡”“入伍”,而且具有战斗化、大众化、民族化的特点,其开展方式多种多样,如文艺轻骑队、联合会演、文艺评奖、文艺座谈会、集训等。本文着眼于这一时期八路军的战时文艺工作,论述其目的宗旨、对象内容、存在特点、开展形式,以探讨在烽火不息的战争年代革命文艺的价值意义和逻辑机制。

    2025年02期 v.4;No.14 64-7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面抗战时期伤兵救护歌曲研究——以歌词为中心的考察

    熊斌;罗春梅;

    全面抗战时期,政党派系、社会团体、有识之士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救护伤兵歌曲。这些歌曲通俗易懂、脍炙人口,充满了对伤兵的关爱与敬仰,展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情和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医治战士的心灵创伤,激励伤兵重返战场继续作战,不仅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支撑,更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2025年02期 v.4;No.14 7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理论

  • 中国共产党“团结”话语百年建构的重要维度——以党代会与中央全会文献为中心

    宁叙通;

    “团结”话语是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建构维度。而作为中共党史发展的主干脉络,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则是探赜政治概念与话语建构的关键视角。一百年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联合”“团结抗战”“和平、民主、团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安定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带领”与“团结奋斗”的交相辉映,“团结”概念在党代会和中央全会文献中不断被夯实与再构。对这一主流政治概念和话语进行深入探析,对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坚定话语自信,不无裨益。

    2025年02期 v.4;No.14 8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大众写作运动的文化策略与历史逻辑——以《中国的一日》《冀中一日》为中心

    凌建辉;

    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大众写作运动是左翼文学的重要发展线索之一,是知识分子在针对自身的“大众化”改造之外另一条创设无产阶级文学的实践路径。在这条脉络中,1936年茅盾在上海主持的《中国的一日》征文活动是推进群众性写作的首次尝试。而《冀中一日》作为解放区文艺的先行实验,进一步接续并自觉对这种世界主义的“一日体”写作进行“民族形式”的转化。从左翼文学到解放区文艺,如何让大众行使文化权利始终是运动主导者关注的核心问题,而运动不断深化的大众化程度和动员效果,折射出新的人民文艺在历史环境中展现的文化魅力与文化领导权。

    2025年02期 v.4;No.14 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目标指向

    王彤;

    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有其明确的目标指向。在毛泽东看来,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要完成好“四个任务”: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作为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学习任务,把引领伟大的革命和伟大的建设作为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根本任务,把纠正党内外反动和错误思想作为文化领导权建设的现实任务,把密切共产党员和知识分子与群众关系作为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点任务。“四个任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锚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2025年02期 v.4;No.14 106-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应用理论

  • 文化强国背景下军事文艺创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杨宏;

    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的壮阔征程中,军事文艺作品创作不可或缺、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强军兴军伟大征程的生动记录,更是书写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创新实践。从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到平凡质朴的军营日常,军事文艺作品以独特视角呈现了热血担当与家国情怀,凝聚起民族感情,激发出爱国热情。本文深入剖析军事文艺作品创作的价值、现状与困境,从思想内涵挖掘、艺术手法创新、传播渠道拓展等多个维度,探索其对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推动作用。力求通过全方位的研究,为军事文艺创作注入新活力,让这一文化力量成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实现的坚实支撑,助力中华民族文化昂扬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2025年02期 v.4;No.14 11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代之声——19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中的国共博弈

    揭祎琳;

    左翼电影运动诞生于大革命失败时期,进步知识分子开始以笔为矛影响民众,此时的电影界也亟待闯出武侠神怪的乌烟瘴气而拥抱一场创作转向。夏衍等共产党人通过参与电影公司剧本创作、发表进步影评、培养新人等方式,不断扩大左翼思潮在社会的积极影响。为此,国共两党在电影领域展开了对峙与博弈。左翼电影始终与政治密切相关,但在其由兴至衰的过程中,电影的商业性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2025年02期 v.4;No.14 126-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前沿探索

  • 丰富完善具有我军特色的仪式文化规范体系

    何兴;

    着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习主席亲自决策制定军队仪式规范体系,亲自出席一系列重大仪式活动,不断推动人民军队仪式文化创新发展。2018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试行)》适应时代之变、改革之变、战争之变,专门设立仪式专章,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仪式规范体系。2025年新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进一步丰富拓展了仪式类型,增加到22种。随着我国我军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军队礼仪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丰富战地仪式形式、创新象征符号体系、强化情感氛围营造、提升仪式传播效力等方面,为丰富完善具有我军特色的仪式规范体系提出具体思路办法。

    2025年02期 v.4;No.14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研究

    颜青;王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础,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发展逻辑与体系建构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发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导向与理论指导对进一步创新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内生理论逻辑层面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发展形态与思维基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过程、和谐共生的思维建设范式上建构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是进行彼此互构与契合的和谐形态基础;就实践逻辑范式而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长远战略中的体系建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历史使命与历史导向;从价值脉络层面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互构关系,总体国家安全观诠释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展示中国特色、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中国精神维度的安全体系的内在价值作用与创新传承,是向国际社会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与精神自信的大国形象的必经之路。

    2025年02期 v.4;No.14 139-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名家讲座

  • 军事影视创作仍然需要英雄主义——电视剧《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编剧刘戈建创作谈

    刘戈建;

    <正>一、“大器晚成”走上编剧之路各位同学好,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于1966年小学毕业,1969年在内蒙古建设兵团知识青年下乡,1973年又转去山西第28军军直高炮营当兵。因为家庭原因,我参军时的岁数已经不小了。相比于下乡吃不饱饭,部队的条件更好一些,干活任务也不重,所以我吃得了部队的苦。服役期间有天在颐和园游玩,还碰巧救了几个落水的青年,立了三等功。我是炮工,因为技术不错,表现积极,再加上立了功,很快被提拔为干部。

    2025年02期 v.4;No.14 14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